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3篇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04 20:33:00 教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3篇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供大家品鉴。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3篇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1

  高效课堂操作流程

  第一:自学(预习)

  自学(预习)的抓手: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导学案是路线图,在课改初期,必须每个学科都要有。随着课改的推进,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笔记,达到和用导学案同样的效果。对一些比较重要并且难度大、容量大的内容,老师仍需要给学生提供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包含三维目标。

  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

  B:过程与方法暨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哪一种学习方法,提升哪一方面的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暨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情感目标。

  2、学习重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重点。

  3、学法指导,老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学法指导。

  4、知识链接。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把能联系起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上挂下连、左顾右盼。

  导学案的编写基本要求:

  1、知识问题化。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老师切忌直接给学生,而应该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层次化。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实现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学习的三种形态:独学、对学、群学。独学,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双色笔及时把重要的知识点和有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对学,在独学过程中,疑惑知识对子之间相互讨论,重点知识相互之间提醒。而后,对子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各个层次之间展开群学。老师在小组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能关注到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完成学情调查,以便及时的组织课堂。

  第一:明确小组展示任务,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本小组学生围绕展示任务展开组内的学习交流,并且先在小组内进行小展示。并且把展示内容和展示成果板书到黑板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学情调查。

  第二:展示老师根据上一个环节的学情调查,开始组织全班学生的展示,展示过程中,各个小组把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学生进行追问,老师及时点评,进而促进新的课堂生成。

  第三:生成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本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课上、课下和自习课上进行整理归纳)

  展示完毕后,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把课堂的生成、疑难问题以及自己的收获整理到自己的纠错本上。第五:达标测评

  每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老师根据学情调查,利用多种方式组织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老师对学生的学情进一步的调查。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2

  五环节教学法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

  1、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2、先学环节:自主学习,检测效果

  3、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4、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一)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这个环节分四项内容:

  1、单元导入;

  2、板书课题;

  3、揭示目标;

  4、出示自学指导。

  每个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要先出示单元的知识树,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了解这每一节课在这个单元和本册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先要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然后再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就板书或出示课题,板书时字体要工整,规范,给学生做出表率。再出示自学指导,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学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五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

  (二)先学环节:组织自学,检测效果。

  这个环节分为两步:

  1、学生自学;

  2、教师检测。

  学生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自学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或朗读,或默读,或看书,或动手操作,遇到疑难查工具书,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圈点批注,找到答案画线,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做好组织工作,目光巡视,行间巡视,了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以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为后教提供依据。教师检测的方式根据学科、课型特点和要达到的矛盾而定,一般有口头提问,练习板演,动手操作三种。检测就是考试,要求要严格,组织要严密,确保了解真实学情。检测之前要讲明要求,注重教方法,育习惯。

  (三)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这个环节一般分为四步:

  1、观察板演;

  2、组织更正;

  3、组织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4、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

  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保证高效课堂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于检测后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参与更正、讨论解决。先要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按“五步观察法”的要求对照例题和自己做题的实践体会,观察板演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发现有问题及时举手上台更正。更正时一定要注意教方法。讨论时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对学生都不会的倾向性问题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步板书重要知识点、易混易错点和解题规律。讲评归纳之后,要指导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四)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教师要根据本节目标和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训练题,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每节课的训练题要分出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五)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此环节包括三步: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指出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2、回应本节目标,寻找差距,回归单元目标;

  3、落实堂清,指导课后补差、日清、复习、预习工作。

  每堂课在结束前两分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回应目标,寻找差距,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根据学生当堂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落实堂清,安排课后补差、复习、预习和日清等工作。

  高效课堂五环节,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基本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可以灵活变通,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效果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唯一标准。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3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知识为中心,教学少慢差费,低效无效的问题,我校提出来了,“导、学、问、练、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有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赢。

  近年来我校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内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难面前,语文教学成绩能稳步提升,始终处于全县领先地位,有多名教师在实践中成为教学能手,省市模范。学生综合素养在各项比赛中彰显出较高水平。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下面就各环节教学实践及效果作一简单分析。

  导的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多样的方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简要讲读、讲述或讲解,从而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导出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学习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教给学生自学教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想学会学,一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为高效课堂开了个好头。

  学的环节,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认同感或受到启发,从而自我修正,发展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观点,或发现自己的困惑点疑点。

  问的环节,针对第一教学步骤提出的学习研究问题,和第二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教材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重组,巧用设问技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细读,对研究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解决疑难的同时学会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练的环节,此步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而言之,本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当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和个人素质的差异,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教材处理上:教师学习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对课标学习把握、教材编者意图、教材深入研读不够精细,重组教材不够恰当,研究学生和教学预设不够充分,课堂开放不够自如,仍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

  二是课改理念方面:个别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其表现是: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十分看重学生与自己怎样配合,将学生束负在预设的教案上,对课堂生成置之不理,甚至有扼杀学生思维火花的严重现象;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会整合,不能抓住核心本质,做到一石多鸟,所以课堂很杂论,没有重点,没有目标达成意识;讲得多、学得少;重知识系统、轻方法、能力和体验;

  三是模式活用上:个别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够充分深入;学生问题意识不强,不能紧紧围绕导引目标去思考质疑,教师又没有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探究学习很少使用,还在教教材,而不使用教材教,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有名无实;教学方式单调,课堂缺乏活力。机械地套用模式,缺乏创造性,灵活性,没有理解模式的本质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