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

时间:2023-02-12 08:5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以供借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

  1、 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用处多,本领大。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写并理解6个新词。

  3、 进一步学习读句子,体会作者怎样准确运用词语。

  4、 能用不光还有写一句话,能用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为开头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知课文内容;教学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这些问题,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简要地回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学生自学、检查。

  1、自学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形;读通课文。

  2、检查:读准生字字音;分析难写易错字:幕、局;接读课文,正音。

  四、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学课文,思考:小方进城为什么找不到舅舅?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读第2自然段第1、2句。

  城里变化真大,课文是怎么写的?(宽阔的马路、车流不断、绿树成荫、一片新楼房。)

  车流指什么?为什么说车流不断?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多的情形。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车辆多?(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穿梭似的。)

  3、请用什么地方变化真作为开头说几句话。

  4、齐读1、2小节。

  五、 完成作业 。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教学课文第311自然段,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

  一、 齐读1、2自然段。

  二、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学课文,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公安局的办公室)。

  2、分角色朗读第37自然段。

  民警叔叔向小方了解了舅舅的哪些情况?(长什么样子、名字、年龄。)为什么要了解这些情况?

  3、轻声读第8、9自然段。

  它能帮你找到舅舅!它指什么?

  计算机是怎样帮小方找到舅舅的?民警叔叔啪啪啪地按了起来,输入了要查找的有关信息和命令。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个个头像和一行行字,说明计算机里储存了全市的人口资料,包括照片、住址等情况。

  三、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第3题⑵,体会好奇一词用得好在哪里。

  3、 小方为什么说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

  读民警叔叔说的话。它不光能找人,还有好多用处呢!不光可以换成什么词?说明电子计算机的本领还有很多。

  说说电子计算机还有哪些本领。请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4、 以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为开头说几句话,完成作业 。

  四、作业 。

  课后练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2、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写一写。

  情感目标:

  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4、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检查背诵课文3或5自然段。

  引导:一只小喜鹊掉到了地上,被好心的郭奶奶带回了家,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请你背一背描写郭家母女关心、爱护小喜鹊的自然段。

  从此,小喜鹊就离不开郭家母女了,小喜鹊都是怎样做的,你再背一背。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狂刮弱存至展跃止撒跳蛋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合体字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存至止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也可以按笔画或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

  注意:撒、坠、巢的读音

  3、指导书写。

  展:被包围部分是7画,不要在竖提旁边加一撇。最后两笔是撇、捺。

  存:书写时注意“丨”、“子”的位置。

  跃:右边是“夭”不是“天”

  4、写生字。

  要求:

  A、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B、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3个生字,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写稿,向板报组投稿。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读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展撒

  课后反思:生字掌握的较好。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文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学习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4、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1、买漂亮的鸟笼;2、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3、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关爱————》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

  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的作用。

  2、想象炮手当时的心情。

  3、理解炮手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炮手与将军对话时的复杂心情。

  2、 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炮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他为什么还要开炮?

  二、细读感悟

  1、作为一个炮手要亲手炸毁自己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件多么痛心的事,那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炮手痛苦的心情?自渎课文,画出有关词语。

  2、为什么炮手的神态由苍白到煞白最后变得惨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笔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3、仅仅是因为炮手当时害怕炸了自己的村子而紧张得脸色变得苍白了吗?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

  4、那为什么炮手的脸色又由苍白变为煞白、惨白?

  5、当将军让他对准那个房子开炮时,他的脸色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惨白了?

  6、出示句子

  裹着大衣…… 炮手的前额……

  读一读这两句话,边读边体会,为什么一样的天气却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画词语 ,找句子画下来。

  7、多么残酷的战争,面对这痛苦的抉择和无奈,炮手必须执行这个命令,因为他是一名军人,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体会不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身临其境的去体验一下战争的残酷吧!

  8、分角色朗读。

  9、这时候不开炮行不行?如果不开炮会怎样?

  10、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家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硝烟过后将军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1、看图体会将军的动作。

  12、此时你想对炮手说些什么?

  三、总结

  正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像他一样为了国家的利益甘于默默奉献的爱国战士,战争才取得了胜利。让我也向这些伟大的士兵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用“坚决”、“盼望”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4、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

  查阅资料:教参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时数:2

  板书设计:

  真正的施主

  我 买鸡蛋 扶贫

  老太太 低价卖鸡蛋 发展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课题19、真正的施主),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正确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

  音:单薄

  形:薄 倡 既

  义:坚决(结合课文句子理解)

  盼望 试造句

  3.自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音,断好句

  4.小组互读---集体测读

  5.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6.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听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真正的施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1真正的施主指谁?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我怎么当施主?

  为什么要当施主?

  为什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

  老人为什么要当施主?

  解疑:

  3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汇报

  4.集体汇报

  (1)我怎么当施主?为什么当施主[Y1] ?

  出示: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钱。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体会老太太可怜---读出感受

  为什么又单方面提高价钱?

  谈体会----从哪体会到了---读出感受

  (2)老太太怎么成了真正的施主?

  读小贩和老太太的对话体会老太太对“我”的关爱

  “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呆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老太太这么可怜需要钱,却不把鸡蛋卖给小贩,低价把鸡蛋卖给我,为什么?你感受到什么?----把感受读出来

  四、结尾

  读结尾谈感受。

  续写:我恍然大悟后,事情会怎么发展?

  五、小结: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体会我对老太太的关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

  (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像,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难点:

  想象画的内容,感受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对“参赛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教具准备:

  xxxx。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突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发挥语文教育的熏陶作用,注意挖掘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环节意图]创设情景,转换学生的身份。

  二、新授课:

  (一)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环节意图]读准字音,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理解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环节意图]指导朗读,体会介绍作品的顺序。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环节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师从发言中掌握学生评价的标准。

  2、刘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环节意图]培养正确的评价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环节意图]发散学生思维,利用思维的变通性增强创新意识。

  三、拓展: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环节意图]

  四、作业: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课后反思:学生在朗读上没有困难,在分析谁该得第一时,每个孩子都能发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3、通过学习本课,懂得要用科学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小养成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高斯的资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高斯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出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次序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然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聪明的小高斯》,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简述大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老师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三、细读对话,指导朗读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的几次对话?学生默读课文。

  2、品读第一次对话。

  (1)通过读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说的?小高斯又是怎么回答的?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3、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有什么反应?

  4、找出老师和高斯的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第二次对话。

  (2)通过读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生练读。

  四、深化拓展

  为什么小高斯长大后成了的科学家?

  五、作业设计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几分钟

  聪明的小高斯 8岁 老师连连夸奖

  计算准确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我喜欢……,他有……

  2、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吧。

  3、师板书课题:《绝招》,齐读

  4、提问:什么叫绝招?

  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语:课文中有一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憋气腮帮子蔫蔫铲馅

  攥饺子攥得快尴尬撇到

  下巴颏咧开羡慕握拳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这回你可以快速地读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2、这些小朋友几次比绝招啊?

  3、第一次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啊?第二次呢?

  4、用上“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来说一说。

  (第一次比绝招,三胖表演憋气,二福表演武术,小柱子没有绝招,很尴尬;第二次,小柱子表演了口算,大家都很羡慕。)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会这么尴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一找小柱子表演的绝招。

  2、找找三胖、二福的绝招,读一读,理解。

  四、学习6-11自然段

  1、小柱子蔫蔫地回家了,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6~11自然段,完成填空:

  小柱子刚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奶奶(),他非常佩服,就问奶奶(),奶奶告诉他(),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奶奶说()。

  2、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于是,

  3、读12自然段。

  五、学习13-17自然段

  1、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找一找写小柱子绝招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小柱子的自信。

  2 、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小柱子绝招的“绝”?

  (脱口而出、完全正确)

  3、不就是口算吗?你们会吗?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等于6)真厉害!难一点的吧。恩,18乘以21?算不出来了吧?99乘以76就更难了,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4、小柱子这么难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提示: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

  小柱子还想起在大树下的尴尬,他告诉自己,只要( ),就( )。

  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就( )。

  5、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成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加上动作试一试。

  六、小结本课

  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招。虽然绝招有的是先天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色花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全文紧紧围绕“神奇的七色花”从“得花”到“用花”,层次分明。珍妮用七色花瓣做的7件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先到后一件一件有详有略地写,条理清晰。语言重复较多。除了第6件事略写外,其他几件事基本上都按珍妮遇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她怎么做、结果怎样的方法叙述,写法相似。因此,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

  2.根据童话的特点,应加强朗读练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蕴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小姑娘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难点:运用幻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朵七色花,七片花瓣。轻音乐《莫扎特-睡吧小宝贝》。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美丽可爱的花朵,它们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新秀丽,有的香气袭人,有的冷幽淡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朵神奇而又美丽的花朵,它的名字叫七色花。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花名你最想知道什么?(指生答)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 现在老师要检测这些字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三、全班交流,理解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故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2.请你再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试着说一说。

  (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它可以满足人的愿望,于是小姑娘就用它做了七件事。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3.谁能来汇报?(指生答)

  篇幅这么长的文章,你只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你值得得到老师的赞扬。

  4.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答(老婆婆把一朵有着黄、红、蓝、绿、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给珍妮。)

  同学们你们说这朵七色花漂亮么?请你练习读一读。谁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

  谁愿意再尝试?

  5. 恩,好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七色花不仅美丽,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神奇)真会读书!

  你从哪看出来的?请你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只要……就……)只要……就……能说明什么?(说明这朵花神通广大,不需要什么努力和条件,就能实现任何愿望。)谁能用只要……就……来造句。

  同学们你们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吗?把你最想实现的梦想填到横线上。自己练习读一读。

  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我要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也读一读。读出神奇。

  指名3个。(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好神奇男生读----飞吧,飞吧!我要……多神奇的咒语。女生读)

  6.那珍妮到底有哪些愿望呢?细细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珍妮有哪些心愿,用“—”划下来,并把这些愿望写在你们桌上的花瓣上,写1—3片花瓣。教师大屏幕辅助填空( )色花瓣帮助珍妮————。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交流),随机引出珍妮的七个心愿:

  黄色花瓣——帮助珍妮回家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跛腿男孩儿恢复健康

  制成随机板书:(每片花瓣上的愿望由小朋友写,交流后贴到黑板上来)

  7. 小朋友,珍妮用七色花瓣实现了七个愿望,你觉得哪一片花瓣实现的愿望最有意义呢?为什么?(指生答)

  8.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 对最后一片花瓣珍妮格外地珍惜,珍妮说得仔细想想,还要点什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她会想到些什么呢? (指生答)

  9.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我们再来看一看,珍妮的愿望吧,

  课件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让维佳健康起来吧。

  师: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谁还能快乐地读一读.

  指名读(指2到3名)

  珍妮小心翼翼地撕下最后一片青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让这个小男孩健康起来吧……”

  师:这是珍妮最用心念的一句咒语,请读得轻一些——

  师:这是最后一片珍贵的花瓣,请读得再轻些——

  师: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心愿,来,静下心,深深的吸一口气,读得更轻些——

  师有感情的背诵最后一段:就在那一分钟,小男孩站了起来,同珍妮玩起捉迷藏来了。

  他跑呀,跑呀,珍妮怎么也赶不上!(出示图片)

  师:小男孩快乐吗?仅仅是小男孩的快乐吗?还是谁的快乐?

  师:这是怎样的快乐呀!(回读快乐)

  师:难怪有人说——!出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想像延伸,扩展阅读

  过渡: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嘘――听,七色花和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飞来了,小心,合拢双手,拿好了。(出示:七色花)现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就属于你了,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