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最新4篇】

时间:2023-11-03 08:11:29 综合范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汤池中心校

  郭文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本文结合小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对此,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上,让教学活动贴近实际。这样学生才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

  一、营造良好氛围,增强生活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感悟,这样才能轻松理解到课文主旨与含义。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跟着教师讲课思路走,积极思考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心灵上与文章作者完成对话,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望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意境。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下,将主动感受诗文魅力,主动积累诗文,体会听说读写的乐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这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为体现出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在课堂上融入各种生活元素。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通过生活化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文章内涵也有新的认识[1]。例如: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体会作者表达的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便于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讲生活中感恩的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保持十足的学习劲头,也充分感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为一体,顺利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化和立体化。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领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体现出教学的生活化,把抽象、复杂的语文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例如:在《长城和运河》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对长城与运河产生直观印象,理解其特点与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组织探究活动,丰富学生阅历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综合性”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将语文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挖掘出来,还能够实现对各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有效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逐步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达到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的目的。例如:在《夹竹桃》教学中,教师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特产,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说上来,对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扩大知识面,开展探究性活动。可以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中调查家乡的特产,学生在总结和描述家乡特产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加强了对学生倾听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等培养。

  总之,通过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实现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尽快树立起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别出心裁的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既提升了学习效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牢了基础。参考文献

[1]吴炳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7,(09):214.[2]林玉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四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1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2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长顺县第一小学 李永玲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谈谈如何优化朗读教学。

  1、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读,即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

  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5、评读结合,促进发展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因此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总之,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灵活多样,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摘要】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下工夫,即在语文教学中狠抓朗读。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听、说和写作的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科学地进行,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赏读 美读 评读 朗读训练 理解与朗读 以读为本

【参考文献】考试期刊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3

  -----兴趣引路,鼓励为帆,让作文走进孩子的心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作为最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写作教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成为搞好写作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写作初始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要求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第三学段,才过渡到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乐于写作的心理呢?

  一、先模仿再创作

  模仿是创作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创作。因此,从仿到创正是儿童学习写作的途径。教师引导儿童模仿范文,可以使他们从具体的榜样中了解如何写作,这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心理水平。

  因为有样可仿,首先在心理方面他们就会感到很轻松,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第二自然段对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描写很是形象、生动,结合着末尾的省略号,让学生明白还有好多狮子的形态没有写出来,请他们参照文中的句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仿写。因学生有根可寻,有样可照,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写出来的形态比作者写的还有趣:有的小狮子眯着眼睛,张着小嘴,好象正打着哈欠,它大概是太困了;有的小狮子躺在大狮子的身上,好象在晒太阳;有的小狮子把身体缩成球状,好象在练翻跟头;还有的小狮子跟在大狮子的身后,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真让人羡慕……”经过大量的模仿训练,学生从大同小异逐步过渡到大异小同,此时,”百花齐放”的创造还会远吗?

  二、多写自主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而自主写作就是指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因为拓展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写作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强。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很快便学会了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这种由写作产生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并由此形成热爱学习的内驱力,这无疑对学生终身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放开手脚自由写作的机会。“这次习作不出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这样的习作,不仅学生们爱写,老师也爱看,他们一会儿带你领略大自然秀美的山川,一会儿又让你认识更多的人、体验令人难忘的生活经历,一会儿让你和他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品尝忧愁的滋味,一会儿又让你走入他梦想的王国,感受到未来生活的美好……

  这样,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三、抓好小练笔积累

  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有以下好处: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习作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习作的难度;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3、通过小练笔,可以使学生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完《峨眉道上》一文后,请学生把想对铺路人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小练笔中,学生把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充分表达了出来,篇幅虽短小,但意义却重大。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接着写记叙式练笔,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要的工作就是让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并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不久你就会发现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写出的东西往往会让你怦然心动:“讲台上,教鞭、粉笔盒和黑板擦都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不知怎么了,我的鞋子被淘气的小河冲走了,爸爸说‘我把它拿回来。’嗳,他还真的把我那不听话的鞋子拿了回来。”“可是淘气的小钉子一点儿也不合作,一会儿往右倒,一会儿往左倒,一会儿往前仰,一会儿又向后伸个小懒腰。”“那蓝蓝的池水与天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宽阔舒畅之感。”面对这样充满童趣的写话,老师、家长要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表扬他们,夸奖他们,必定会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如果他们不断地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有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种需要,他们就不会觉得写作是件难事了,久而久之,他们会把写作和游戏、睡觉、吃饭一样,看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写作充满自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启蒙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关于如何搞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又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教育问题,教育专家、学者的论述比比皆是。教无定法,我认为只要能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的教法,都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现就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谈一点本人的浅见,纯属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一、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习惯的养成往往定性于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成为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好动活泼是他们的天性,自控能力极差,往往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无法控制。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从点滴抓起,逐步积累。时时注意给孩子以提醒,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同时,教师也应做好表率作用,因为六七岁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如黑板上整齐规范、一丝不苟的板书;听学生发言时的姿态;说话的语气等,都是学生模仿的标本。

  二、多种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努力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只要学生真正喜欢上了语文,想不学好都难。

  1、 运用灵活多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亲切的语言,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教具,生动形象的画面,多媒体资源,有趣的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如:课前律动:12拍拍手,34点点头,56拍拍肩,78扭扭腰。22伸伸臂,34摇摇头,56跺跺脚,78快坐好。讲故事,做游戏,猜字谜等都是极好的激趣手段。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把学生引入课堂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鲜。

  2、 多表扬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

  没有人不喜欢受表扬,低年级的小孩子更是如此。“你真行!”“你真棒!”“想不到你这么能干!”。。。。。这些话不需要拿钱去买,我们老师何苦要吝啬呢?教育学上的皮格马塞翁效应就是最有力的印证。说不定我们轻意的一次施舍,就能让学生从此找回自信,造就一位科学家呢!

  三、品《课标》,研《教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挥棒,也是出题人命题的依据。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细细地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框架,目标要求,重难点,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枯燥无味,甚至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多种方法识字,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加一加,减一减;自编儿歌;谜语;自编故事等方法,让学生去主动识字。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懒”时,编了这样一个谜语:“一个负心汉,拿了一束花”。学生便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琴”字时,学生经常把“今”写成“令”,有老师就编了一则故事:“今天两个国王见面后,要弹琴奏乐。如果两个国王见面后就发令,那可就惨了”。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少再写错这个字了。

  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有一个极普遍的现象,村小完小学生越来越少,中心校城里学校学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并非村完小教学质量太差,实乃外出打工,就近入学惹的祸。现在农村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抚养。能做好管吃、管穿、管住“三管”就不错了,学习让其自由发展吧。这对小学低年级来说也算是一大优势吧,孩子小,多数父母都要留一个人在家照管。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机会,利用开家长会,家庭走访等方式,让家长和学校配合起来,学校布置的作业,每天争取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至少可以让家长给学生作业签字,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