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09 13:35:00 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我们应当为自己的工作写一份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以供借鉴。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