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3篇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4-02-24 09:51:2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3篇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参阅。

《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3篇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教案

《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1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2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90页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在本堂课的教学,我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能够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真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情景片断)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多样化,简洁化,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