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手工编织教案3篇(手工编织美术画)

时间:2023-12-29 14:07:00 教案
  • 相关推荐

高中美术手工编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编织工具和材料;

  3、掌握基本的编织技能,包括线的选择、编织方式和编织效果的调整;

  4、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编织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内容:

  1、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编织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3、不同类型的编织技法和效果;

  4、编织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提高。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基本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编织的基本技巧,包括线的选择、编织方式和编织效果的调整等,通过示范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

  3、练习编织:教师向学生提供编织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行练习编织技能,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纠正学生的错误。

  4、探究不同类型的编织技法和效果: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编织技法和效果,如平针编织、十字编织、绕线编织等,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使用场景。

  5、编织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提高:通过编织作品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提高编织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提高其审美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1、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效果。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技能提高,让学生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其审美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其耐心和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手工编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编织的基本方法;

  2、不同类型的编织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简单的编织作品;

  4、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编织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简单编织作品的制作方法;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更复杂的编织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观看一些编织作品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编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介绍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编织的定义、种类、原理等基本概念,讲解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织针的基本用法、织针的组合方式等。

  5、讲解编织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介绍编织工具和材料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如针、线、毛衣、棉线等。

  4 、示范编织作品的制作方法:老师现场示范一些简单的编织作品的制作方法,如毛线织物、钩针编织等。

  9、学生实践编织作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方法,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编织作品,如织毛衣、编织手链等。

  8、展示编织作品:将学生制作的编织作品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7、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一些更复杂的编织作品,如编织拼贴画、编织立体造型等。

  四、教学方法

  1、示范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练习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编织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提高手工能力。

  3、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完成编织作品。

  五、教学评价

  1、考察学生的编织技巧和作品质量;

  2、考察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美术手工编织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小毛虫的外形特点。

  2、通过编织活动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编织技能。

  3、感受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小毛虫身体的编法。

  难点:将黄绿纸条相互进行编织。

  材料准备:

  范例、作业纸、剪刀

  活动过程

  课程引入:手指变变变(一根手指头变成毛毛虫)

  (一)出示小毛虫启发引导幼儿观察小毛虫的外形特点。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毛虫,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小毛虫长得什么样?

  幼:小毛虫很漂亮,有头有身体。(头是圆形的,身体是长的)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毛虫的身体有几种颜色?是怎样做成的?

  幼:两种(黄色绿色)。小毛虫的身体是纸折成的。(讲解:小毛虫的身体是由两种颜色的纸条相互编织而成的,就是将两条纸条相互缠绕在一起)

  (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小毛虫身体的编织方法。

  师:两种颜色的纸条是怎么缠在一起的?

  幼:一点黄一点绿一点黄一点绿的缠在一起。

  师:是的。小朋友们知道两种颜色的纸条是如何变成这样一点黄一点绿的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吗?

  (三)教师示范,重点将纸条的编织方式进行解说。

  1、将两条纸条成十字型排列,要一边长一边短。

  2、将一条纸条以对折的方式折回。(要注意,有颜色的一面在上面)

  3、再将另一条纸条以同样的方式折回。

  4、如此重复至将两条纸条折完。形成小毛虫的身体。

  为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重复示范。

  (四)完成小毛虫。

  小毛虫的身体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要用剪刀将小毛虫的头剪下来,跟刚才完成的身体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毛虫。(提醒幼儿,在剪的过程中注意到小毛虫的触角,要沿着黑色线条,用拿纸的手打着转来剪)

  (五)幼儿动手制作。

  老师的小毛虫完成了,可是只有一只太孤单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将你们的小毛虫也制作出来,来跟我的小毛虫做好朋友。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的语言能很好的吸引幼儿注意,示范过程,幼儿也能很专心的跟着我的思路走,可以说得出来第一步如何做,第二步如何做,知道毛毛虫身体是将两种颜色的纸条相互交叉的折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幼儿不能做到将纸条沿着一个方向折叠,而是一下向前折一下向后折,这样就导致两条纸条拉不出毛毛虫身体的形状,而形成一个方形小包的`样子。另外,课程中需要使用剪刀,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对剪刀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基本上都能完成,在剪小毛虫头部的触角时,我也提醒了幼儿,不需要剪得特别细致,可以适当的留些白边,这样也便于幼儿剪出完整的毛虫头。

  本节课教学难点没有很好的完成,原因大概有两点:

  一是幼儿的手工基础薄弱,特别是在折纸方面;

  二是我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强调折纸的方向性,导致一些幼儿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通过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我意识到,在幼儿手工活动课程中,应当更多的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幼儿手工活动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在完成认知、情意的训练时,也要完成技能方面的训练。对活动过程中的难点要反复解说并多做示范,让幼儿掌握难点操作技能。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