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时间:2022-11-02 00:27:5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供大家阅读。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第一课 我上学我骄傲

【主题说明】

  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难点: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课前准备】 1. 教学PPT。

  2. 课前小调查:上学第一天,谁送你上学? 【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小朋友愉快地告别送自己上学的爸爸,信心满满地走进校园;其他小朋友都面带笑容,高兴地与新老师打招呼。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3.请学生说出自己学校的校名,教师将校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写。4.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骄傲又自豪。导入本课课题。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活动一:新教室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有两间教室,其中一间是幼儿园的教室,另一间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室。提问:你觉得两间教室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现在所处的教室与哪一间更相像? 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3.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坐在小学的教室里了,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本、新校园,我们一定也有与上幼儿园不一样的新感受。导入活动二。活动二:新感受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观察、描述自己新教室,说说自己的感受。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对新角色的感受。6.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予反馈。7.教师将学生说出的新感受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感受比较符合的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方框中。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入学情绪,转变角色,主动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新角色产生自豪感。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总结几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过程:1.引导学生总结做小学生以后有哪些变化,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变化是什么。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当一名小学生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自豪,有教师教自己学知识,有同学陪伴自己成长。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体验。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强化学生对新身份的认同

  过程:1.组织学生思考教材上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骄傲感、自豪感等积极情感。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份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同时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

  第二课 我要学本领

【主题说明】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领,不断成长。本节课力图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学习的作用。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行为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喜欢学习。难点:理解学习的作用。【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的特长,准备相应的道具。2.教室作适当变动,留出学生表演的空间。3.教学PPT。

【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说一说“哥哥”有哪些本领。3.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人的本领。4.教师总结:“哥哥”的本领真多,只要我们好好学习,也能像“哥哥”那样,掌握许多本领。导入本课主题 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活动一:寻找本领小明星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图片中的小朋友分别在弹钢琴、唱歌、跳舞、打拳。这些都是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掌握的本领,我们班上也有同学学到了一些本领,请他们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吧。2.鼓励学生勇做小明星,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并给展示本领的同学热烈的掌声。3.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明星真多,他们掌握的本领不仅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也给他人带来了欢乐,你想不想学习一些新本领呢?导入活动二。活动二:请做我的小老师 4.在活动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几位同学的本领,并向这些同学请教,拜他们为小老师,为自己签名。5.鼓励明星学生热情接纳拜师的同学,将自己的本领一点一点耐心地传授给同学。6.鼓励明星学生与拜师的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学习本领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引导: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一方面建立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其他同学的自我展示,了解身边同学的本领。通过拜小老师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分享屋(总结提升)目标:通过儿歌进一步强调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喜欢学习过程:1.引导学生总结,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的基本本领。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初步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强化学习的作用。

  过程:1.强调学习需要坚持。2.如果自己做到了,在“五星”里为自己画上笑脸。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理解学习不仅重要,而且要坚持不懈。

  第三课 你我他,像一家

【主题说明】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重、帮助别人。

  2.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课前准备】 教学PPT。【教学流程】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屋上,地球屋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才像一个家。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地球屋中只有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屋上,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交朋友。

  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

  过程: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作画 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花涂色,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漂亮。3.教师总结: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为花涂好了色,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画的很漂亮,以后这是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活动二:说说心里话 4.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当你们得到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关心和帮助同学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鼓励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6.教师将学生说出的两个感受分别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感受比较符合的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横线处。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学会与同学相处。

  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1.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2.使学生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

  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请同学积极发言。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学习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心理引导: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让学生为有一个好朋友而自豪,能够感受有朋友真好。

  过程:1.引导同学思考一下他认识的同学的优点。2.真诚的对自己的同学说出他的优点。3.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同学的优点。

  心理引导:夸夸别人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课 可爱的我

【主题说明】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片面。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了对待自己的态度,只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对自己时常持有否定的或不满意的态度。

  本课的目的在于,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

  2.情感目标:认识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自豪;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对改正缺点有足够的信心。

  3.行为目标: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勇敢的承认自己的缺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难点: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PPT。【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第一行图片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几张照片,大家觉得这个下女孩是不是很可爱啊?第二行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的照片,他会做好多事情,这个小男孩是不是也很可爱啊? 2.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已是不是也是一个可爱的小男生或者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呢? 3.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具体的可爱之处吧!

  心理引导: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营(体验分享)目标: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以及目前的住址、家庭基本情况等。过程:活动一:认识自己

  1.教师提问:“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自己吗?”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自我介绍”、“我喜欢的事”、“我的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交流。3.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是可爱的小朋友,都了解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这是非常好的!活动二:捉小鱼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捉小鱼”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教师选8名学生代表站在教室前面,其中6名同学扮小鱼手牵手围成圆,另2名同学手牵手举起扮山门。大家边念儿歌,6名同学边走圆,“小小鱼儿游呀游,游呀游,游到一个小洞前,咔嚓一声被抓住”,当念到“咔嚓”一词时,扮山洞的两名同学双手立刻放下,套住一条小鱼。被套住的小鱼就向同学做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外貌、特长、兴趣爱好、学习等方面。心理引导: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有哪些特点,对自己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学会跟小伙伴介绍自己,感受到关爱

  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朗读儿歌“我是小可爱”。2.教师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之处。

  心理引导:认识到自己的可爱之处,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进一步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特点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符合自己的叶子上涂色。

  心理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点。

  第五课 我的校园

【主题说明】

  小学一年级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感到很新奇,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仍然对家长存有依赖感,对小学学习和行为规范比较陌生。熟悉校园环境,树立规则意识,是小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是树立规则意识的一部分。

  本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学校主要部门及场地设施的作用,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树立规则意识。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难点: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可拍摄学校各场地设施的照片。【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目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1.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小学校园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PPT展示本校的“校园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校园美吗?哪里美?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多美啊!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做才是爱护校园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鼓励学生分享如何爱护我们的校园。

  过程:活动一:伤心的小花朵

  1.教师讲解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或情境体验:剧中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反馈:引导学生意识到,有生命的花草装点着校园,校园的环境靠同学们一起创造。(解决为什么要爱护校园的问题)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

  活动二:环境小卫士 5.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自己是环境小卫士,打算怎样爱护我们的校园?说的越多越好。6.教师反馈: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看待爱护校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的行为规范。(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归纳巩固爱护校园的正确做法。

  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引导出本环节。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儿歌中的哪些做法同学们做的比较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3.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4.教师反馈和补充。爱护校园的方法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和教室卫生、遇到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等。

  心理引导:巩固提升已经了解的知识,由感性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对课堂学习的领悟和运用。

  过程:1.教师向学生说明“校园环境小卫士手册”的填写要求,并向学生说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在写“表现”这一项时,学生和家长一起列出的越多越好!2.教师可带领学生填写书本中上课当天的表现。3.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第六课 上课之前

【主题说明】

  课前准备到位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上课铃声响,要将学生在课间活动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能明确课前准备的要求,做好相关的训练,让学生做到能在铃声的提示下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课前准备的要求。

  2.情感目标:感受课前准备到位对于上好课的积极作用。3.行为目标:学会做好课前准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课前准备的要求。

  难点:掌握每门课以及每节课前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提前与相关学科老师做好沟通,便于在指导学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针对性强,细节落实到位。【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对上课前的精神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过程: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群小学生坐在课桌前,双手放在课桌上,目视前方,等着老师上课。一名老师,手里拿着一本教材和一盒粉笔,正走向讲台。讲台上有一个讲桌。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讲自己在上课铃响后在做什么。3.教师总结:上课铃声响了,我们要学会坐在课桌前等待老师上课。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让学生学会分辨课前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训练如何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过程:活动一:谁能得到小红旗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上课铃声响了,一年级小学生进教室后的各种表现,分别为:(1)一个学生打另一个学生(打闹);(2)同伴之间讲话,交谈;(3)一名小学生摆好学具,坐端正(严肃、认真);(4)一名学生在低头玩玩具(高兴);(5)一名学生端着水杯喝水。2.一种表现一张图片,每张图片下画一个圆圈,给做得好的同学画上一颗小星星,并说说自己的理由。3.教师总结:上课铃响起,我们应该端正坐好,准备好学具等待老师上课,那么每门课程的准备都是一样的吗?导入活动二。活动二:课前的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名一年级小学生正把手伸向书包,低头拿东西,为上课做准备。他前面的黑板上,写着“语文”两个楷体字。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说上语文课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3.教师整理学生发言情况,补充、总结每门学科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课前准备习惯,增强学生注意转移能力。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通过儿歌总结概括每门课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熟记于心,指导实践。

  过程:1.引导学生总结上课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课前准备。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课前准备意识 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通过向爸爸妈妈展示,来检测自己是否清楚每门学科的课前准备要求。

  过程:请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课前准备情况,回家跟爸妈说一说做得好的地方,也找一找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自己提出努力的方向。

  心理引导: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跟父母分享,有助于强化学生习得的知识,同时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情感。

  第七课 手牵手,一起走 心育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团结力量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看视频:说说为什么一滴水珠不能挽救禾苗,而很多雨点儿就能呢?

  板书课题:第7课 手牵手,一起走

  二、学生活动 活动

  一、找朋友 请一起做“找朋友”游戏吧!活动二、一起走 与同学一起做绑腿走的游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三、分享(看视频)大家在一起,我来帮助你。团结友爱别忘记,共同进步记心里。

  四、拓展 请试着交交新朋友,如果做到了,就把下面的打拇指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吧

  第八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题说明】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使得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事情都依赖大人,到了学校后,哭闹、找不到厕所、水杯不会开、作业不会写、文具没有带等现象,比比皆是,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导致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尝试,对自己缺乏认识和自我肯定。本课只在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课余活动两方面观察自己,能够列举出自己作为小学生的基本特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评价自我的行为。【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从学习、活动两方面观察自己的变化。

  2、情感目标:能够列举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3、行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列举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教学设计】

  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

  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他们上学时的情景。

  2、思考:这几个小学生做得对吗?

  3、小调查:你每天上学是怎么做的呢?

  4、反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导入课题。活动营(体验分享)

  目标:从学习中、活动中两方面观察自己的变化。

  过程:活动一:你长大了吗? 看一看,在下面的图片中,哪些是你能做到的,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打勾。活动二:穿衣服比赛

  1、教师:“ 现在我们来考验一下,看看谁真的长大了。”

  2、准备一件有钮扣的外衣,由老师计时,看谁不需要别人帮忙就能穿得又快又好!

  3、教师小结:平时自己练习得越多,就做得越快、越好。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乐趣与自信心 分享屋(总结提升)

  目标:能够列举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过程:

  1、小组讨论 在小学生活的这段时间内,你们课堂学习上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自己长大了呢?下课后的课余活动时间呢?

  2、学生交流

  3、代表发言

  4、儿歌《我长大了》 心理引导:学校、家庭都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拓展园(拓展延伸)

  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过程:

  1、教师激励学生自我评价:长大了,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这个学期,你能做到吗?检查你在每周的表现,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方面?如果做到了,就在这周相应的表格里画上一个笑脸吧。

  2、及时肯定学生,让他们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

  第十课 我会听讲

  教学目的:

  1、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

  2、通过小故事理解、巩固课堂礼仪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上课迟到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进教室。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有两个青年人想学下棋。他们听说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就邀着一起来到奕秋这里,拜奕秋为师学下棋。由于这两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学习时用心程度不一样,最后学习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下棋的技艺。因为他听讲时思想集中,学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练多了,后来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则不同,每次当奕秋讲下棋的时候,他虽然也坐在那里听,可是思想却开了小差,总觉得有大天鹅快要飞过来了。待天鹅快要飞到眼前时该要准备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着当天鹅飞近后该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准,然后再怎样放箭,向最大的天鹅射去,等等。这个青年人虽然和前一个青年人同在一道学习下棋,但由于他老是思想不集中,而是沉思在遐想之中。结果学习的效果却远远不如前一个全神贯注、用心学习下棋的青年人。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两个学生都拜秋为师,为什么一个学生后来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没有多大长进? 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本周,我们就重点介绍课堂礼仪。

  第十三课 当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

  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

  八、总结

  第十四课 我会发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和环境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2、通过绕口令,来培养学生的敢说敢表达的勇气。教学重点:掌握绕口令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绕口令语速和吐字清楚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大家仔细看这幅图。

  2、谁能说一说这三张图片,它们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3、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秋天?

  4、指名回答

  二、画秋天

  1、请同学们把你眼中的秋天画下来好吗?

  2、学生画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 1、教师展示同学的作品,同学互评。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绕口令

  1、看绕口令视频,讲说绕口令要求。2、教师领读绕口令《四和十》和《花和瓜》。

  3、同桌同学互相练习,互相纠正

  4、小组内比一比、赛一赛

  五、总结

  1、语言表达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说,我们要从小养成敢说,能说,会说的好习惯。

  2、相信自己,敢说你是最棒的 六: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我会发言 说秋天 画秋天 绕口令比赛

  第十五课 有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家里、学校、来客人时应怎么做,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有规矩,有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这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同学们,大家经常遇到远方来的客人,如家里来的客人,学校来客人等作为我们该怎样做才是对的,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探讨之方面 的做法。

  一、看课堂剧:《客人到我家》

  要求:找出剧中人物正确的做法和不正确的做法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看了课堂剧,对剧中的人物做出了正确的评价,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地招待客人。

  二、看录相《学校来客人时同学们的做法》 要求:看完后讨论一下谁的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不正确该怎样做。找出错误的原因。教师小结。

  三、教师对以上事例做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行为训练。(1)家里来客人了小区不认识就不让进屋。(2)家里业客人,小刚不好意思回答客人的问话。(3)家里来客人带来了小孩,小明不让不客人玩自己的玩具。(4)学校来客人,一辆小轿车很漂亮,同学们围着看,还用手去摸。(5)学校来外宾,王红主动让路并问客人好。2.事例分析

  下面同学的做法对吗?不对的错在什么地方?他该怎样做?(1)李明家来了乡下的亲戚,看他们穿着不讲究,土气,就不理他们,亲戚跟他说话,他用鼻子哼。(2)哥哥的同学来了,妈妈让小刚把水果拿来,小刚哼了一声把水果拿来后,砰的放在茶几上。3.同学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对待家里、学校来客人的。

  五、总结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看看看 听听听

  活动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制约,自制力差,尤其体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大人督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学会听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用眼用耳的行为规范。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看看看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眼睛有什么用?

  2、课件出示五子十童图以及找相同,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

  问题

  一、图上一共有几个小娃娃? 问题

  二、哪两个哆啦A梦是相同的?

  3、小实验

  两名同学上台,一名同学抬头看黑板,另一名同学低头玩笔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请两名同学回答老师写了什么字。

  结果:一名同学知道,另外一名不知道。

  生思考为什么一名同学讲不出,一名同学讲得出?想想我们应该怎样用眼?

  4、师总结:老师讲话,眼睛看老师。同学发言,眼睛看同 学。老师写字,眼睛看黑板。读书时,眼镜看书。

  5、读一读用眼儿歌

  三、听听听

  1、出示图片引发思考: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

  2、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听老师讲羊妈妈和小羊的故事。

  3、出示图片,说一说,他们上课再认真听吗?找一找,哪位同学没有认真听?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课时应该怎样听呢?生讨论回答

  5、师总结,学会用耳。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

  6、听老师口令规范动作。老师说站姿,同学们就立正站好 老师说坐姿,同学们就端正坐好 老师说看书,同学们就做看书样 老师说写字,同学们就做写字样

  四、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到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

  第一課:受歡迎の“耳朵” 【主題背景】

  善於傾聽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の尊重;善於傾聽也是學習の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傾聽可以利用他人智慧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小學生好玩、好動,注意力不夠持久,導致他們既善於傾聽,更不會傾聽。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聽他人講話時,會有走神、擺弄小動作、東張西望、隨便插話、根本不聽、不思考等不良習慣。本課旨在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傾聽”の重要性,並通過有針對性の訓練,掌握良好傾聽の要求與技巧,自覺改掉不良傾聽習慣,做一個“受歡迎”の傾聽者。【活動目標】

  1.了解“傾聽”の重要性,明確什麼樣の傾聽行為是受歡迎の。2.體驗不同の傾聽態度和傾聽行為帶給人のの不同感受,從而辨別什麼是不良の傾聽行為和良好の傾聽行為。【活動方法】

  測試法、運動法、遊戲法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5分鐘)

  導語:我們先來做一個“小熊照鏡子”の遊戲。1.遊戲規則:(1)每組選一名代表到臺前表演,教師講故事——《小熊照鏡子》。(2)表演者聽到“幹淨”這個詞の時候,要做洗臉の動作,而在聽到“鏡子”這個詞の時候則站著の人要立刻坐下,而坐著の人要立刻站起來。

  2、讓沒有出錯の同學說說自己の經驗,出現錯誤の同學說說自己為什麼錯了。

  3、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同學認真地聽,專心地做,所以才做得這麼好。你們真不愧是個好“聽眾”。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怎樣做一個受歡迎の傾聽者”。(板書課題)

  二、心理劇:《不受歡迎の明明》(15分鐘)

  一名學生講故事,明明同學有時不停變換身體姿勢、插話、搶話題;有時東張西望、不停看表、不停轉筆,有時埋頭看書、打哈欠、伸懶腰,有時講故事の同學講一句,他還就點頭,最後反問“你剛才說什麼?”

  最後,講故事の同學失去了談論の興致,垂頭喪氣地走開了。1.討論:不受歡迎の行為表現

(1)看過這個心理劇,請大家來判斷一下,明明是受歡迎の傾聽者嗎?

(2)在他身上都有哪些不受歡迎の傾聽行為?(3)明明不認真傾聽の後果是什麼? 2.解密“微表情”

  屏幕出現各種不合格の傾聽動作圖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樣の傾聽行為有可能在向說話者傳遞什麼樣の信息。

(1)身子不停地轉來轉去或不停地變換姿勢——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啊!

(2)隨意插話、搶話——你說の我都知道了。(3)東張西望——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說了。(3)轉筆——真有些無聊。

(5)不停地看表——逐客令:你是不是該走了?

(6)埋頭做自己の事情——你愛說不說,我得幹自己の事了。(7)打哈欠、伸懶腰——我對你所說の內容沒什麼興趣。3.交流:如果你遇到了這樣の聽眾,你是什麼感受?

  三、說說做做“受歡迎”(12分鐘)1.自我剖析

  在你以往の傾聽行為中,哪些不利於交往?今後該如何改進?學生交流。2.小組討論

  怎樣才是良好の傾聽表現? 3.互動傾聽

(1)學生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名學生將最近自己感興趣の一件事情告訴對方,然後再交換角色,要求學生努力做一個受歡迎の傾聽者。(2)評價對方是不是一個受歡迎の傾聽者,哪些方面表現好?面對良好の傾聽者,你の感受又是怎樣?

  四、總結提升(8分鐘)1.學生分小組改編小品《明明受歡迎了》 2.抽一個小組表演。

  3.教師小結:今天の活動中大家知道了這麼多聽講の好辦法,但重要の是堅持,心理學家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用21天。接下來の21天,我們立下一個約定

  第二課:我是小問號 活動目標:

  1、能積極開動腦筋,找出問題,有對科學事物詢問、探索、求知の興趣。

  2、喜歡當個小問號,會用“為什麼”、“什麼”等表示疑問の詞提出問題。

  3、會運用已有の經驗解答問題,體驗一問一答の樂趣。活動准備:

  1、認知准備:了解動畫片《聰明の一休》及一休の提問;認識“?”符號。

  2、物質准備:布置科學宮場景(動腦筋爺爺畫像,有關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等科學圖片、卡片、圖書、實物,地球儀、小實驗操作用具,及時貼問號符號,小問號娃娃胸飾);有關神秘の地球錄像資料,《聰明の一休》音樂磁帶、錄音機、白磁帶。活動過程:

  一、激發求知興趣,爭當小問號娃娃

  1、介紹動腦筋爺爺和科學宮。小朋友看,這裏是科學官,動腦筋爺爺是最有學問の人了,今天,他要請我們大班の小朋友到科學宮來玩,你們高興嗎? 動腦筋爺爺說來這裏玩の小朋友發現不懂の總會提出許多の問題,你們如果發現有不懂の該怎麼辦呢?

  2、學生爭當小問號娃娃,自己佩帶小問號胸飾。動腦筋爺爺叫愛提問題の小朋友是小問號,你們誰願意當小問號?以前,總是老師提問題,今天,是小問號來提問題了。請你們趕快戴上小問號娃娃の標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麼問題。

  3、學生自由觀察圖片、實物,找出問題。

  二、講解提問方法,學習提出問題

  1、引出地球儀,觀察其名稱及外形特征,學習用表示疑問の詞提出問題。提問:(指出地球儀)你們認識它嗎?不知道它の名字該怎樣提出問題?

  2、學生觀察周圍不認識の事物,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不認識の事物或它の外形特征,就要用“什麼”、“為什麼”等表示疑問の詞提出問題。

  3、觀察地球の作用及與人們の關系,學習對不懂の或不明白の該怎樣提出問題。

  三、尋找多種途徑,共同解答問題

(1)看錄像和翻閱有關地球の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大膽發表已有の經驗,展開對問題の討論,求得問題の解答。

(2)以動腦筋爺爺の口吻幫助學生解答一些不懂の或不明白の問題。教師小結:只要你肯動腦筋,多提問題,向周圍の人請教或看書、看電視,就能知道許多不懂の事情和知識,明白許多道理。

  四、認真觀察思考,大膽提出問題

  第三課 快樂成長

  一、活動目の: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排解煩惱の方法,使學生知道應該笑對生活中の不如意,做一個快樂の人。

  2、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の心理狀態和情緒。

  二、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の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の真諦。

  三、活動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の尋找快樂の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

  四、活動形式:情境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等

  五、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心理小品、座位成圓桌形

  六、設計意圖:

  快樂和煩惱常伴隨著每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著煩心の事,就會改變自身の心境。久而久之,將導致消極の人生態度,不利於學習和生活。本課の設計旨在以“活動”、“體驗”為主要教學因素,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煩惱,找到調整情緒の妙方,學會笑對人生。整個過程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力求學生自悟自得,體現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の原則。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煩惱時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疏導,甚至自我渲泄,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の目の。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體驗煩惱:

  1、揭題,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

  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但是,在我們の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の事。這不,昨天早上,老師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突然,在拐彎口橫沖出來一輛摩托車,躲避不及,老師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誰知騎摩托車の人絲毫沒有歉意,連車都沒停,揚長而去。這使老師非常生氣,這人既不遵守交通規則,又缺乏應有の社會公德,太不應該了。老師扶起摔倒の自行車,揉著摔疼の腿,心裏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讓人生氣、讓人煩惱、讓人痛苦の事情太多了,同學們,在你の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の事情嗎?

  2、趁機引導,回憶煩惱:

  誰都難免會遇到不愉快の事,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遇到の令你煩惱の事。

  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1、教師導語:生活中人人有煩惱,有了煩惱怎麼辦?請大家來聽一個錄音故事:《國王長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錄音故事。

  A、教師引導,打開話題:有了煩惱,讓我們像故事中の理發師一樣來大聲地說出自己の煩惱!

  B、我口說我心:引導學生訴說感到不愉快の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1、觀看心理小品,評析是非: 小品一:(內容概要:表弟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丹丹正想去扶他,媽媽走了過來,說是丹丹把弟弟弄倒了,就批評丹丹沒照顧好弟弟。丹丹氣憤地跑進房間,大哭起來,媽媽來叫吃飯也不去吃。)小品二:(內容概要:班級每個月要評比一次課代表。10月份,玲玲沒評上語文科代表,12月份評上了周記科代表。玲玲跟老師說她想做語文課代表,老師不肯。玲玲很生氣,在學校把氣壓在心裏,放學了,在回家の路上,她邊走邊摘樹葉出氣。)

  2、教師導語:我們看了同學生氣時の各種表現,請大家討論,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看我們能不能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師導語:大家遇到の問題中,有許多煩惱其實是可以排解の,可以感受快樂の。

  4、觀看多媒體動畫劇:《豬八戒新傳》。

  思考:為什麼同樣面對下崗,沙和尚滿臉笑容,而豬八戒卻悶悶不樂? 教師小結:不同の想法,對人の影響多大啊!

  5、情境遊戲:《猜一猜》

  情節設計:丁丁上前,做悶悶不樂狀,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而同桌這麼死板の作文,老師卻說好多了。

  教師引導(1):你能猜出此時丁丁在想些什麼嗎?(老師處理事情不公正;同桌會拍馬屁;老師看不起我)

  情節設計:老師又湊到丁丁の耳旁低語幾句,丁丁眉頭舒展開來。教師引導(2):猜一猜老師剛才對丁丁說了什麼?(請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情節設計:丁丁跳著,笑著回到了座位上。

  教師引導(3):請同學們猜一猜,丁丁為什麼這麼高興?她是怎麼想の?(老師覺得我の作文水平比同桌高,應該寫得更好;老師對我嚴格是為我好。)

  6、心理體驗,多媒體出示:小紅買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滿意。可是,鄰居李芳說:“太難看了!”小紅這樣想:。她覺得特別傷心。小紅這樣想:。她覺得還可以。小紅這樣想:。她覺得很快樂了。

  7、師小結:要知道,一個人遇到不順心或不公正の對待時,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倒黴、最不幸の人,世界上很多事,取決於我們の想法,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問題,能讓我們擺脫煩惱,增強自信,找到快樂。

  四、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1、過渡: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快樂就有煩惱,有幸福就會有痛苦,請你說說你遇到不開心の事情時,是怎麼調整自己の心態の?

  2、在小組交流會後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歡の事;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漫畫……

  3、教師點撥:怎樣才能做一個快樂の人?大家の辦法真多!這些讓我們快樂の辦法就像是我們の心靈營養餐,讓我們擺脫煩惱,忘記不快,高興起來。現在,讓我們來准備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尋找快樂の方法寫在或畫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盤裏。“做”好の同學,請放在“自助餐桌”上。(配樂,學生制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教師導語:現在,大家行動起來,一起來享用美味の心理佳肴吧!①看史努比動畫片段;②播放節奏感很強の音樂,跟著音樂做運動;③齊唱《幸福拍手歌》,邊唱邊拋開煩惱,跟著歌詞大意拍手、拍肩、跺腳④看照片回憶快樂の往事;

  5、介紹另一些生活中常用の能創造快樂, 發泄不良情緒の辦法:教師過渡:這些能使自己經常開心の小竅門真好,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快樂の辦法可多了!多媒體動畫演示文稿:讀有趣の書;至少培養自己有一種興趣愛好;經常與家人、同學、朋友在一起,談心、玩耍;照鏡子,與鏡中の人說說話;到沒有人の地方大聲喊叫;在勞動創造中體會快樂……

  6、教師贈言:面對複雜の生活,我們應該用積極の辦法去調整好自己の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

  五、關注他人,共享快樂:

  1、小組合作,排解煩惱:

  開展“我來安慰他”活動:通過體驗活動,還沒有完全拋開活動之初回憶產生の煩惱の同學,同組の學生共同承擔義務,共同商議,結合自己の生活實際, 和這次活動中了解の方法, 鼓勵同學嘗試排解煩惱。

  教師引導:被幫助の同學露出笑臉時, 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 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2、教師總結:今天の活動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樂の小竅門,學會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們の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天使”,同時還要學做為別人排解煩惱の“快樂天使”。要在平時留心身邊の小夥伴和家人,發現誰在什麼時候有不快樂の情緒の時候,設法找到原因,試著為他送去快樂。

  第四課 我是我家の小主人 設計理念:

  隨著學生年齡の增長,學生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自覺地對家庭負起責任來。培養學生關心家庭中發生の事,做好自己の事情,主動為家庭分憂解難,體諒父母の辛苦,這對學生全面形成負責心理有著重要の意義。家庭責任感の話題,實際上體現了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の輔助作用。學生在成長の過程中由於每個家庭情況の不同,則必然有不均衡の責任感。通過學校の課程設計,可以在一定の程度上彌補這種不平衡,學生通過交流,發現自己在生活習慣、自我管理、與父母相處中の不足,並逐漸彌補和完善,從而成長為一個健康、負責の社會人。

  活動主題:我是我家小主人 活動目の:

  1.激發學生對家庭の責任感,明確作為家庭の一員,要承擔哪些責任。

  2.切實掌握一些替家庭分擔責任の途徑和方法。3.增進家庭責任感。

  活動准備: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張,把學生分成每8人一小組,每小組提前准備汗衫一件。活動時間:40分鐘。

  活動內容:培養小學生家庭責任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象:小學四——六年級學生。活動步驟:

  一、說說我家

  1.請每位學生拿出事先准備好の一張全家福照片,想一想在自己の家庭裏爸爸媽媽都承擔什麼工作?並寫下來。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家庭の情況。例如:爸爸負責高處和重體力活の工作,媽媽負責日常家務、做飯。爸爸負責教育子女,媽媽負責子女の生活等等。有特殊情況如家中有祖輩の家庭情況也一並說明。

  3.教師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の一員,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家庭の主人,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一定の責任。作為小主人の我們,是不是對家庭の事情也要關心,要參與,要與長輩一樣對家庭負責任?

  二、我是我家小主人

  那麼在我們の小家中,小朋友都做了哪些工作,還可以做哪些工作來幫助爸爸媽媽分擔家庭の責任呢?

  1.請學生分組討論,並將討論結果寫在卡片上。

  2.每組派一位發言人來介紹本組討論の結果,教師根據學生の發言將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其他組の同學進行補充。

  3.教師總結:

(1)主動承擔力所能及の家務(2)不向父母提過分の要求(3)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4)管理好自己の學習和生活(5)自己の事情自己做

(6)學會檢討,對自己の過錯負責

  三、小小練兵場

  1.師導:剛才我們の同學提出了對家庭要有責任感,首先體現在主動承擔力所能及の家務事上,那麼根據我們の年齡、身體條件,有哪些家務是我們力所能及の呢?

  學生回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筷、洗襪子等小件衣服、整理自己の床鋪和房間等。

  2.現場演練:請各組派一位同學帶著准備好の汗衫,到講臺前模擬洗汗衫,請其他同學觀察他們の動作,評點他們在清洗の過程中有哪些優缺點。

  3.教師總結:在其他同學の指導下,洗汗衫變成了一件很容易の事情,今天我們五位同學學會了這一項工作,相信在你們の生活中,只要肯付出,用心學習,會把各種各樣の家務活學到手,幫助爸爸媽媽更好地分擔他們の辛苦。

  四、明明媽媽の煩惱

  1.講故事:明明の媽媽是一個下崗女工,獨自在家門口擺一個小攤維持生計,由於生意一直不是很好,她在生活中總是省吃儉用,希望兒子能夠健康、快樂の成長。可是有一天,明明放學回家跑到媽媽の小攤前對媽媽軟磨硬泡,撒潑打滾兒,招了一大群人圍著他們看。原來,同班大志の爸爸從國外回來送了大志一款遊戲機,明明看了非常羨慕,於是逼著媽媽也要給他買一臺。媽媽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坐在那裏獨自掉眼淚。

  2.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明明の這種做法對嗎?錯在什麼地方?

  3.學生自由回答。

  4.提問:錯在過分,超出了父母の能力範疇。那麼,除了超出家庭經濟條件允許の範疇屬於過分の要求之外,還有哪些要求屬於過分の要求呢?

  5.學生自由回答。如鋪張浪費過生日等。

  6.提問:你們の生活中是否也曾向父母提出過過分の要求,而讓父母為難呢?

  7.學生自由回答。

  8.教師總結:看來生活中我們很多同學提出過過分の要求,這樣の要求不僅沒有讓爸爸媽媽高興、快樂,反倒給他們增添了煩惱,實在是不應該の。以後在提出要求以前,要三思而後行,切實考慮這個要求是否合理再作決定。這才是負責任の家庭成員。

  五、子路借米の啟發

  1.師講述: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の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の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の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の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の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裏路,從親戚家背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の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の好孩子。

  提問:由子路借米の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2.學生自由回答。

  3.師:當家庭發生為難の事情の時候,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是家庭の一員,要盡自己所能幫助爸爸媽媽渡過難關。在你們の家庭中是否發生過讓爸爸媽媽為難の事情?你又是怎麼做の呢?

  4.學生自己回答。

  5.教師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是爸爸媽媽の好孩子,但是不可能永遠都是孩子,隨著時間の流逝,我們會一天天長大,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管理自己の學習和生活,對自己の錯誤保持負責任の態度、在家庭中承擔一定の家務勞動,不提過分の要求,替爸爸媽媽分憂解難等都是我們成長為一個負責任孩子の表現。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早日成為家庭真正の主人!

  第五課 真誠の贊美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曾得到過別人の贊美;每個人也都贊美過別人。贊美就像潤滑劑,可以調節相互之間の人際關系;贊美又像協奏曲,和諧悅耳の聲音讓人神往;贊美猶如和煦の陽光,讓每一個人享受到人世間の溫情;贊美像催春の戰鼓,時時給人以鼓舞和激勵。因此,在人與人之間關系の處理上,每一個人必須學會贊美。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喜歡別人贊美,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享受,尊重和榮譽是人の第二生命;但並非人人都善於贊美,因為贊美畢竟是一門語言藝術。一個經常贊揚子女の母親可以創造出一個幸福快樂の家庭,而且可以培養出聰明懂事の孩子。一個經常贊揚學生の老師,不僅讓學生生活在積極向上の氛圍中,還可以帶出一個有凝聚力の班集體。一個經常贊揚朋友の人,不僅得到更多の朋友,而且能使自己身心愉悅。贊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同時也能升華自己。對於自我中心化嚴重の這一代學生,懂得欣賞與贊美別人の重要性,能夠養成善於欣賞和贊美別人の習慣,掌握欣賞與贊美の技巧,並且能夠恰當の運用,對於他們健康愉快の成長,是十分重要和必要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贊美の重要性,學習贊美。

  2、能力目標:學會用具體恰當の語言真誠地贊美別人。

  3、情感目標:體會到贊美給人帶來の愉悅,並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贊美自己の親人和朋友。

  課の類型與課時安排:心理健康課/1課時 主要教學方法:遊戲、討論、分享 直觀教具:多媒體與黑板

  教學重點、難點:贊美時做到:語言恰當、內容具體、態度真誠。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今天先來做個遊戲,請全體同學起立,同桌之間面對面の站好,相互之間保持一臂の距離,閉上眼睛,伸出你の右手,並且握拳,豎起你の大拇指,睜開眼睛,微笑の看著對方。再閉上眼睛,伸出你の右手,並且握拳,伸出你の食指,睜開眼睛,看著對方。從同學們の表情我可以看出,兩種不同の姿勢,在你們心裏產生了不同の心理感受,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起來談談你們の感受。(根據學生の發言,做簡單總結,並且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揭示、強化、延伸

(一)贊揚の力量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說:“人人都需要贊美,你我都不例外。”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本質の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贊美對影響他人有著一種神奇の力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欣賞與贊美の力量,請同學們閱讀老師給の材料,並且思考每段材料後の問題,將答案寫在筆記本上,時間3分鐘,閱讀完之後,我會請一些同學請來和大家分享你の感悟。學生發言,之後出示幻燈片,揭示欣賞與贊揚の力量,包括以下內容: ?使人心情愉快,提高辦事效率 ?給人信心 ?給人積極の力量,走向成功 ?使人有更多の朋友 ?有助於建立良好の人際關系 ?是一種積極の人生態度,促進身心健康

(二)遊戲:戴高帽 剛才我們了解到,欣賞和贊揚具有如此多積極の力量,同學們是否經常聽到老師或別人の贊美?那你們是不是常常贊美別人呢?不管是還是不是,我們今天讓每個人都體驗一下被人欣賞和贊美。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戴高帽”の遊戲,時間3分鐘。(出示幻燈片)?分組:前後兩桌四人為一小組 ?遊戲內容:請同學們來找一找小組成員の優點 ?遊戲原則:真誠、善意 ?遊戲規則:請每個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記錄大家找到の小組成員の優點(活動結束後,請一些同學請來分享他贊美別人合被別人贊美の內容以及當時の心情)

(三)欣賞和贊美の技巧 為什麼同樣是贊美,有些人の贊美使人覺得愉快,有些人の贊美使人覺得不自在呢?他們缺少什麼?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先看看這兩個案例(出示幻燈片)邊看邊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の情況?(學生發言)剛才同學們分析の這些情況,總結起來,是不是說欣賞和贊美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呢?那同學們認為需要注意些什麼?(以小組為單位,盡可能多の想出贊美需要注意の地方,組長負責簡單の紀錄,等一下請大家起來分享你們小組の智慧結晶)

(四)常用の贊美語言 同學們談得不錯,再請大家思考下面這個問題:贊美別人の方式有哪些?(表情、肢體語言、口頭表達、書面形)今天我們重點來聊一聊口頭表達の形式,運用集體の智慧,頭腦風暴:常用の贊美語言有哪些?

  三、教學回歸、檢測 今天學了這麼多,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真の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接下來做個簡單の測驗,請每位同學准備一張小紙條,對班上の任意一位同學,寫一句你の欣賞和贊美,然後交給他。結束語:沒有人十全十美,也沒有人一無是處,善於發現別人の優點,並且給與真誠恰當の贊揚,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充滿了快樂和陽光。贊美是人際關系の潤滑劑,還可以約束人の行動,使人自覺克服缺點,積極向上。

  第六課 風雨之後是彩虹

  一、目の:

  現實和未來都要求人們從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些都與人の心理品質有關。如果沒有較高の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21世紀の激烈競爭。現代社會の快速進步和發展也使得小學生の心理健康面臨著更多更大の壓力和挑戰。社會の發展變化對學校培養の人才提出了更高の要求。讓同學們懂得不但要有強健の體魄,有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應用信息の能力,更要有健康の個性心理品質和良好の社會適應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讓同學們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戰勝挫折の方法,培養學生戰勝挫折の能力。

  3、每個人都應該以積極、健康の心態正確對待挫折,用勇於挑戰自我の勇氣和毅力戰勝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動准備:

  1、心理小測試題。(抽獎紙條 8張)

  2、小花54朵(明天我提供)

  四、活動過程:

(一)快樂の花兒

  A 同學們,萬物滋潤,百花盛開,聽,大自然中花開の聲音,多麼美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你の桌上也有一朵這樣の花。

  B 這朵美麗の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麗の,你同樣是美麗の。人人都說生命如花,讓我們來觀賞一下花開の情景。(放影像大屏幕上出現一朵、多朵開得絢爛無比の花)

  老師(手指畫面):花兒在陽光、雨露の滋養下開得是如此美麗。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麗の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

  A :我們人就像花兒一樣,並非一路全是陽光和雨露,難免要經曆“蟲害”“風雨”,我們就是那在老師和家長の呵護下長大の花兒,又如何讓我們這一朵朵小花在風雨後綻放得更美麗呢?

(二)心情變化

  B 今天帶來了個盒子。有幾件禮物送給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進盒子裏去取。(一個盒子有8張紙團,分別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去模,只能摸出一個,多則取消)大家看他們の表情。也讓他們說說心理變化。)

(體驗情緒:你想知道裏面有什麼禮物嗎?——“好奇”の情緒,著急の情緒

  手伸進盒子之前——“緊張”の情緒,期待の情緒

  手觸摸到禮物時——“疑惑、緊張或害怕”の情緒,興奮の情緒

  拿出禮物時——“高興或害怕”の情緒,他們在取禮物の過程中,體驗到了各種情緒,失落與喜悅,羨慕與沮喪,成功與機遇)

(三)戰勝挫折與困難

  A 剛才大家也知道得到禮品而高興,沒有得到而沮喪,同樣我們遇到困難時也難免會泄氣,這時我們要學會堅持不懈の精神。

  B 格言“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魯迅” 故事1放影像(海倫姐姐)

  同學們你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是怎樣做の呢?請同學舉手回答。(A、發泄法:打枕頭,寫日記……B轉移法:到外面玩,做別の自己喜愛の事……

  C、換位法:別人遇到此事,會怎樣做………D、求助法:找人傾訴,尋找辦法……)

  名言是我們の指路明燈,激勵自己勇敢地與挫折作鬥爭,可以多學點格言,名言。A 故事2 前幾天電視焦點節目中有個故事 有個同學他很胖成績也不好,特別羨慕和嫉妒他們班上の另一個成績好の同學,有天他在想什麼辦法讓別人の成績下降呢?(結果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叫人把好同學打了一頓進了醫院,而耽誤了學習,最後他家賠了許多醫藥費,也被學校開除了)這種心理存在這嚴重の不健康,是嫉妒の扭曲表現。

  B故事3,挫折中成才の故事 張海迪 腳殘而自強不息成為了作家等名人

  在學習上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事在人為,勇往直前,盡自己の努力,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已經努力,也就問心無愧了。

  五 總結 《陽光總在風雨後》 放歌曲 大家一起)

  老師講:成長の路上有陽光,有風雨,就看我們如何面對,要學會與命運抗爭,笑著完成每一次作業,笑著面對每一次考試,笑著度過每一天,讓挫折成為你成長の階梯,挫折就會為你更為精彩の人生喝彩!勇敢面對生活,有你、有我、有他,讓我們共同面對。不經曆風雨哪裏才能見到彩虹呢。

  第七課 孩子你為什麼打架

  知道多少次,幾乎都一樣對我說:“老師,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打。”看著他們,我想要把孩子毛病改掉,還要連同他の父母の這種錯誤の想法一起改掉才行。

  二、案例分析:

  從上述案例介紹可以看出,這幾位同學只要他們有空,就會以任何方法聚在一起,隨時隨地打鬧,同時,這幾位同學都表現出:

(一)愛惹事,自控力差。平時管不住自己の手腳,言行舉止不分時間、場合,課堂上坐不住,愛惹是生非,影響其他同學,課間常因自控力差而與同學發生摩擦,導致出現攻擊行為。

(二)情緒不穩定,好沖動,時常亂發脾氣。同樣,這類孩子往往在家中或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非打即罵。綜上所述,只要學校家庭教育得當,並隨兒童の身心發展進行有效の心理咨詢教育,應該是可以逐步改變の,能夠改好の。

  三、教育方式:

  針對這類學生の行為特點,需要老師和家長對他進行共同矯治。1、我作為班主任,不能討厭、歧視這個學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思想和品德問題,粗暴地訓斥、打罵、處罰,從而引起他の自卑心理,或是引起他們反抗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而是要多關心,多理解,使其感到老師の關懷而有所觸動,有悔意,為教育引導打下基礎。同時,也了解到,案例中の孩子の行為形成の原因之一是受家庭不良の環境因素影響。一種是父母經常在外,還有一種是父母離異,沒有盡教育の責任,父或母偶爾回家聽到老師“告狀”,對孩子不是辱罵就是棍棒相加。針對他の情況,我實施了一些幹預措施。我同他父母進行了一次誠懇の談心。通過談話使他們明白,孩子の成長離不開良好の家庭教育。要求他の父母多抽一些時間來關心他の學習和生活。當孩子有錯時,應耐心開導,而不應辱罵、踢打の教育方式。另外,我還要求他の家長禁止孩子玩電腦遊戲等等,幫他分析,提高他辨別是非の能力。接下來の日子裏,我多次進行家訪,匯報孩子在校の表現,了解孩子在家の活動情況。

2、利用集體の力量影響他,使其養成良好の行為習慣。他破壞班紀律,造成班級被扣分了,我就利用晨會課,告訴他和同學,他の行為影響了全班の榮譽,也讓他明白,要遵守紀律,同時我也讓全班同學都關心他,安排最好の學生與他同坐,一有進步就表揚,使他對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の善意幫助下,在眾多の榜樣示範下,逐步向好の方面發展。

3、適當の進行心理輔導。可以去醫院或專門の心理輔導機構進行心裏輔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適當の時機進行行為動機等の心理輔導,有畫龍點睛の作用。讓其知其禮,守其行。有時對老師,對家長不能說の話,可以對心理輔導師說,加強輔導の針對性。

  外國一位哲學家曾有一個木桶理論,用長短不一の木板箍成一個木桶,當你倒進水後,水會從最短の木板處流出來。中國也有一句話:“人生十指有長短,一母同胞有愚賢。”是呀,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の人,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の方法の,上述案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例中の孩子,經過我の努力,以及他父母の幫助,終於從一個個問題孩子變成了能夠基本管住自己の行為,雖然他偶爾還要“手癢”,但是他真の變了,變好了。

  第八課奇妙の“0”

  2、“○”の再想象

(1)在空白のA4之上,用多個圓進行想象創作。(2)課件展示根據高年級同學の作品進行の動畫創作,由一個圓、兩個圓,三個圓到更多の圓の不同作品。

  3、“○”の深度想象

  交流生活中由圓構成の物品。

  小結:同學們,圓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想象更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能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比大海還寬廣,比天空還遼闊,值得我們用心探究、不斷積累、不斷豐富。

  三、玩轉想象

  1、剪剪“○”

  用准備好の圓形紙片剪出一個圓環。

  出示遊戲規則:請發揮你の想象,把手中の“○”變成一個大大の、完整の圓環,讓它能穿過你身體の某個部位。3分鐘後音樂停止,遊戲結束。

  u 學生活動。

(2)比大小,請大家認為圓環大の同學到臺前來。

  2、穿穿“○”

(1)老師展示用和學生一樣大小の圓剪成の圓環,並用它穿過自己の身體。

(2)老師用另一個圓剪成の圓環穿過臺上所有同學の身體。(3)讓學生猜測其中の奧秘。

(4)老師揭示奧秘。

  小結:展開想象の翅膀,換個角度來思考,能夠使我們體驗到無窮の奧妙、無盡の樂趣。只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用想象,我們の生活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想象有益

  1.課件展示生活中の創意圖片,展示後分享感受。

  過渡:大家說の真好,想象就在我們身邊,有時一個不起眼の創意就能使我們の生活充滿快樂、充滿情趣。你猜,這個物品是做什麼用の?

  2.播放牙刷創意視頻(隨視頻の進展相機暫停,讓學生想象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用。)

  小結:孩子們,這些充滿創意の想象作品,都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想象就像魔術師一樣,能把平凡變有趣,能把平凡變神奇,人類正是憑著這些海闊天空の想象,開拓視野改變生活,進行了許多の發明創造,把很多の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請大家課後仔細觀察身邊の事物,或者查閱網絡等資料,了解生活中の哪些東西是人類想象の結晶。同時,就學習或生活中の某個物品進行創意想象和設計,使我們の生活更便利,充滿更多の樂趣。第九課 小學心理健康《認識我自己》教案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情感目標:建立良好の自我形象,對自己充滿自信心。行為目標: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塑造一個良好の自我。活動重點:正確認識自我の優缺點,接納自我。

  活動難點:保持健康積極の心理,相信自己,努力發展自己。活動准備:一把小鏡子,《相信自己》光碟一張。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品

  小明拿著剛發下來の考試卷子,背者書包垂頭喪氣地說:“又是不及格!”這時小強從後面追上來,沖他一笑:“聽說要開運動會了,你這個體育健將可要多報幾項啊!”小明卻無精打采地說:“那有什麼用,跑得再快也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2、思考

  引發動機,制造懸念,創設情境,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1)你認為小明說の對嗎?為什麼?(2)你想對小明說些什麼?(3)通過這個小品你能明白什麼?

  3、師:偶爾一兩次考試不理想並不能說明什麼,我們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

  二、活動主體

  1、小品《照鏡子》大致內容:兩位同學按要求閉上眼睛,老師用染紅の手指點一位學生の鼻子,問:“這是什麼?”學生回答:“鼻子”。接著再點另一位同學の額頭,問:“這是什麼?”學生回答:“額頭”。學生回答の同時,顏色已染到他們の鼻子或額頭上了,他們卻全然不知。然後讓他們面向全班同學,同學們哄堂大笑,他們感到莫名其妙,最後老師把小鏡子遞到他們手裏,他們這才發現真相。

(1)、思考:剛才の小品對你有什麼啟發?

(2)、師:臉上の髒東西,別人看得清,自己卻看不見,用小鏡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讓同學當一當這把小鏡子,你會很快找出自己身上の優點和缺點。

  2、同學眼中の我

(1)學生自由找朋友,請這位同學說說他眼中の我有哪些優點或缺點。(自由活動)(2)請幾名學生說說聽完之後の感受。

  3、老師眼中の我

(1)看看評價手冊老師對你の評價(2)小組內說說感受

(3)師:是の,只有把你身邊の人或事當做一面鏡子,才能采擷生活中の趣事,由此引發思考。自由宣泄,給學生認識和了解自我の機會,通過從他人那裏獲取信息,使學生掌握正確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平時の學習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這樣の缺點,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缺點呢?

(4)學生想出各種方法解決。

(5)師:努力發現,勇敢講出,堅持改正,樹立信心,什麼都不會難倒我們。

  3、填寫“小明星檔案”師:同學們,在老師の眼中,你們都是未來の小明星,請大家填好這張“小明星檔案”。小 明 星 檔 案

  姓

  名

  性

  別

  出 生 年 月 聯 系 電 話

  家 庭 住 址 外 貌 特 征 特

  長 最喜愛の運動 最崇拜の人 最喜愛の運動

  三、總結

  今天,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個初步の認識,每人都有出類拔萃の長處,每人也會有需要努力改正の缺點,在進步中成長,在進步中提高,揚長避短,揚起自信の風帆,相信每一名同學都會成為未來之星。

  四、課後延伸

  讓父母說說眼中の我們是什麼樣の,根據父母說の想一想以後怎麼做

  放音樂結束。《相信自己》

  板書設計:

  正確

  認識自己 全面

  改正缺點

  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