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月亮与六便士》阅读感想)

时间:2022-06-30 09:34: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月亮与六便士》阅读感想),供大家参考。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月亮与六便士》阅读感想)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是个很诗意的名字,但里面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斯朱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这个人物,有点啰嗦,叨叨了很多无关的事,硬着头皮看完漫长的铺垫。后面“我”对一些人的描写也过于拖沓。阅读起来不大痛快。

  其次是画家,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个疯子,而不是天才。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过“我”将斯朱兰各种事迹串起来,初看实在觉得画家是个自私的人(作为一个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为追求理想,对所有事都无所谓,不受欲望的支配,大概人设会更接近我们对“好人”的认知。但是偏偏是个高傲的人,夺别人妻与屋的行为实在无力接受。看到别人说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为他最后成功了,就洗白”,蛮认同的。这样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后一个妻子,生活在岛上,才感受到斯朱兰的追求。对他的反感才有所减轻。(那部分需要细细体会啊。)

  最后是对书中斯朱兰的三个女人的描写印象深刻,一是第一个妻子宁愿他有外遇也不愿接受他为了画画而丢下家庭。第二个女人因斯朱兰对她有吸引力而产生恐惧,最后又飞蛾扑火般的走向自杀的道路。第三个女人是做到不打扰他,但在他病的时候那种“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决心蛮令人心动的。

  内容跟朋友所说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说出来蛮意外的。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窗外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是个晴天。也算不上多么晴朗,但比起昨天来,绝对是个大晴天,春光明媚,绿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节。不能对别人说节日快乐的,需要在心里,至少在心里寄托一下对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帘,室内光线依旧充足。

  睡不着了,干脆就不睡了。坐起来,倚在墙上,拿起那本《月亮与六便士》来读。

  对于这本书,新书,按说应该有兴趣,可是前面大部分都读不下去,通常是,读着读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脑子,等着那些虚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么。

  媳妇告诉我,要读一读这本书。况且属于经典著作,读,一定要读下去。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

  仅看着封面,不让人讨厌,且对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为什么里面的文字,我总是读不下去呢。

  弃之不读,我不忍心。读,必须读。

  往后走。想当初,谈对象的时候曾对喜欢的姑娘说,试一下,给我们相处一个机会,也说不准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实是如此。

  越往后读,兴趣越足。并且在内心激起了涟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笔,做起了在书上标画的营生。

  艺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东西。这是书里的一句话。

  我笑着对骂我一早起来也不做早饭的媳妇说:我是艺术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艺术的事情哦,我也曾经长发飘飘过。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别人认不认我不管,哈哈,在我心里,我是艺术家的。

  依旧是迷迷糊糊读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对本书有个了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现实。

  艺术,生活。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书里我最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一位亲爱的书友,她以辩证的态度,和我讨论这本书,她认为精神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当然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感谢她吐露心声,对我敞开心扉,让我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月亮与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这样想的,月亮代表灵魂,六便士代表物质。怎样你才会抬头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弯腰去捡六便士,当然是精神达到一定高度,物质也有一定保障,这才成为可能。有些人满脑子的指梦为马,浪迹天涯,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特么吃饱撑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说我想怎样怎样。毕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追求物质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满脑子都是浪迹天涯,估计我早饿死了[偷笑]

  这两个的追求,就像计划生育一样,要宏观的去看待,有些国家鼓励早生多生,我们国家就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什么会有差异性,就是目前那种对发展更有利。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很多人有了所谓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寻找自己,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社会,我鼓励人们这样做。倘若社会大都是一堆这样追求的人,一些读书人就会倡导追求物质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优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导超越当时社会状态的人。没有人能说那种好,那种坏,就是作者的观点去引领我们思考。就像计划生育,我国是为了降低人口生长,一些国家是提高人口。

  总之缺啥补啥吧!我目前的状态,会抬头看看月光,也会弯腰捡起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饿死一样。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一位在别人眼中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下所有,远走他乡,只为在陌生城市,做自己热爱的事。

  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甚至勾引救命恩人的妻子,导致她自杀。这些麻木不仁的举动,从另一个侧面磨练了他对艺术的感知力以及坚定梦想的信念。他对家人朋友和情人都非常的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傲慢不屑,然而对自己热爱的艺术(画画)有着一种超越本能的、癫狂的痴恋乃至极致的追求。

  时光荏苒,他最终厌倦了繁华的大都市,直到与塔西提岛的相遇,才让他彻底停留下来。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岛屿,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同时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作品。

  以上就是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个人觉得,理想和现实、崇高与卑贱,在这部小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对现实生活粗俗麻木,同时也具有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精神追求,这一切都反映了人性当中的予盾。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喜欢随大流。斯特里克兰具备一种极端人格,世俗人情并不能容忍他,可是作为艺术家,他的疯狂与执着却如钻石一般珍贵,在他的宇宙里,美就是一切,因为那是上帝在人间投下的影子。(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存在,他们能了悟世间真理)

  读完整本书,似有所感,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生活过得平庸,而去随波逐流。也没有因为心存梦想,而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梦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并非对立、两难选择,我们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意义来。